无风也无月

粤语歌里的情结种种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喜爱粤语歌曲由来已久,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岁左右,那时播出很火的一部港剧叫做《笑看风云》,那个时代网络并未普及入户,要等待电视台一天两集的播,别无他法。我追了一整个夏天,停电了也宁愿跑到街上的扎啤摊去看,结局却使我痛哭了半个月。

最大的收获还是由此剧喜欢上了郑伊健,他在剧中的名字叫做“文龙”,绝对算得上是我的荧幕“初恋”了。他长发飘飘、年轻时清秀的模样甚至影响了我后来的择偶观。之后一发不可收拾的又看完了《古惑仔》全系列。从此,大眼睛男孩再也入不了我的法眼,凡是看得顺眼的,清一色的都是单眼皮或者内双,至少,全都是干净清秀的模样。

当年年幼无知的我,好想嫁给他,真的曾好想好想,觉得做“铜锣湾扛把子”陈浩南的女人,是一件极其光宗耀祖又风光无限的事。

近年看过的电视剧极少,甚至没有完整的看过一部。《琅琊榜》算是完整看过的,靖王的扮演者火得不要不要的,王凯也高,身材也好,算是端正,手也好看,可是不是我的菜,不是就不是,无法喜欢上,梅长苏也是,也算颜正,却也无法喜欢上。吸引我看完的只是权谋戏,是攻心计。

小女孩向少女过度的阶段,异性是以何种形象深入人心的,真的会对成年后的审美观产生巨大影响。就好像在身体里植入了雷达,从此只对极个别特殊信号进行接收和识别。其他的,就好似不存在。如今看来,郑也没有惊天的容颜,如何却也让我曾像着了魔。只是”那一束长发,至今仍令我忆起“。尽管已经忘了曾经你有多美。



我曾省吃俭用的凑足几十块零币,去购买郑十三的专辑,一盘、两盘、三盘......直到无数盘。买不起正版的时候就买盗版。所以那些年盗版真的很猖獗,大概就是因为有我们这群无知又无钱的少年存在。那时粤语歌曲的鼎盛时期已经过去,BMG公司的唱片事业也在走下坡路。但这些都与无知少女无关,我只管沉醉于那些歌曲中,可以固执的听上一天。平心而论,郑不是实力型的歌手,声音条件也属平常,这是后话,当时的我并不觉得,一心觉得那绝对算是听觉盛宴。我只听他的粤语歌曲,因为他的国语实在蹩脚,好在,国语歌曲并不多。

粤语歌唱出的不只是故事,还是一种情怀,有些情怀,国语的表达太过平铺直叙,不够含蓄和宛转,就需要用广东话这种特殊的语言方式诠释出来。不信可以听听看,林夕最擅将一首曲赋予国、粤两种词,《十年》的另一个版本是《明年今日》,都凄美,都遗憾,可后者的词更加耐人寻味,往往隐匿的痛楚比直言不讳的痛楚更加折磨人心,也更加深重,有穿透时光的能力。

也不是每个香港歌手都可以将粤语歌曲诠释得很好,不是每种声线都能演绎出情怀。虽然E神的歌曲被无限推崇,李克勤也是粤语时代的里程碑人物,但个人认为能将一首粤式歌曲唱进我心的只有陈柏宇,词、曲、语言三者融为一体,自然可达极致。

当然也由于他的声线与咬字方式与某人也最为相似。

一首粤语歌曲、一部电视剧、一个人、一个季节、一个梦、一个时代、又一个人、一年、又一个梦,一段情感、一个心结、歌里的你、我、我们。

若将这些打个结,泡在红酒里,一定情浓到化也化不开。





评论

© Marian |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