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风也无月



今天翻看逝者如斯夫的微博,看到一个自杀者的悼念帖,由此想到一些原生家庭、教育失当以及自我成长问题。这个社会现象应该是普遍存在的,也只是我的一点拙见,可能并不成熟。

在当下,无论是我们的原生家庭还是后来的学校教育,都只教育我们遇到困难要坚强勇敢,乐观,勇往直前,尽快振作等等,都不曾告诉我们遇到变故和挫折后,迷茫期和痛苦期有其必然性。其实,痛苦有他的时间,失恋有它的节奏,成功是一段旅程,迷茫正是因为背后隐藏着对生活的期望,度过后才是重生阶段,心理容量才会更大,才更能接纳自己和别人。周围的亲友都应该在这个艰难的心理阶段去理解他帮助他,至少不要成为他的负担制造者。然而家长和学校呢?还在用老式的违反人性规律的教育方式,自我们还小,就一味强调快速成长,坚强,不要哭,爱哭的小孩没人喜欢……灌输各种心灵鸡汤,否则就是懦弱的,就是丢脸的,人家谁谁谁家的孩子就如何如何。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这样的思维定式,以至于长大后也坚定不移的,固执的认为是对的,不懂变通。然而逼一个人在破溃的伤口上长个新肢体出来本就是不可实现的事,他不疼吗?他不需要时间愈合吗?人生虽然短暂,但也不至于吝啬到连休养生息的时间都拿不出来。
一草一木燃尽又生,尚需时日,何况灵性血肉之躯?
几乎所有的心理课都在强调原生家庭的重要性!几乎所有的心理咨询都会跳过当下困惑去追溯原生家庭问题,因为我们成年后的困惑种种,几乎早在幼时埋下祸根,基本源于缺爱和某种匮乏。
我们很自然的以为,生活就应该是一条直线,当出现断层就瘫痪得不知所措,一蹶不振,不知如何走出来,又自责为何瘫了那么久还走不出来。然而美好的品质都是在挫折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,挫折感不是一个点,而是一段时间,可长可短。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绝对的坏事的,一件事故也许让人损失了金钱利益或是一段关系,但总能得到一些其他的收获,比如支撑的力量,成长的经验,沉静的内心,未来的意外之喜等等。生活总是这里进那里出,不多也不少,不知道走哪个方向的时候,你不用马上想着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,你至少可以原地趴下保存体力,不要在困顿之时逼迫自己做不清醒的决定,痛苦驱散不掉,就暂时与它共处,假如焦虑这时又跳出来捣乱,就告诉自己它是大脑在提前保护你,不要对抗。如果脚下还有那么一点光亮,就不问来路去路的一步步慢慢走,不会走不出去的,因为脚下的路连绵不绝。
有时候也会感叹,难怪一代并没比一代强,文化素质是提高了,以适应现在社会生存竞争的需要,心理压力自然大了,可心理承受力倒是普遍都更弱了。我们的教育教会我们犯了错误要承担、振作,要强大,却没教会我们在挫折中更应该自爱和自我关怀,也没告诉我们在挫折中成长是一个艰难的过程,以及经过过程才能获得强大。
万一孩子的自我意识觉醒得晚点儿,二十好几岁的人了还是心理巨婴,那跳个楼就能解决了的事,还要什么智商呀,学习成绩优异这件事在这里是帮不上任何忙的。
关于一些家长,确实存在生子却教子无方的问题,教育观念滞后还不去自我反省与成长,那你生他干嘛?缓解你衰老的焦虑?弄个失败作品来延续上一代的失败?还是让他活在上一代就有的心理折磨中?你凭什么把自己的生活焦虑传递给孩子,让他也被累及一生?你自己已经知道某些想法让你不好受了,还让下一代也不好受?
没钱和穷不一样,比经济贫穷更可怕的是思想穷困,那是真的穷。一个家长的思想富有必然带来孩子的思想富有,因为富有的思想里才有未来,才能绝处逢生,生长出新的自己。

自我意识是个好东西,再来说说我们自己的责任。
父母没经过我们同意就生了我们,似乎理应担任我们的第一任老师,而且必须胜任,否则就是不负责?然而事实上并不一定是这样的,他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,且文化程度、学习能力参差不齐,也许他们已经以他们尽力的方式在教育我们了,然而错误总是难免的,生而为人,就会犯错,这也是他们那一代资源匮乏与缺陷所带来的bug。
诚然,父母决定了我们的出厂设置,也是我们的成长资源之一,只是只要是资源就有所谓的好与坏,优与劣之分。但那又怎样?父母绝不是我们唯一的资源,万事万物皆是师与道,亦有良师益友、书籍为交流者,世间皆我师,世间皆我道。
大概是我们之前错了,不该对父母太心存寄望,更不该错怪他们。倒是应该放下期待,利用世间万物,自己成为自己的教养者、滋养者,救赎者。我们是有bug,但我们可以debug呀!

评论 ( 3 )
热度 ( 35 )

© Marian | Powered by LOFTER